English

北京申办奥运面临新课题

2000-01-25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王庆环 我有话说

自盐湖城丑闻曝光之后,形象大是受损的国际奥委会在痛定思痛之后作出了一系列纯洁自身的举措,其中有一条就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不得再如以往到各申办城市巡视和考察。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一些奥委会委员到各申办城市考察,一直是申办城市工作中的一项重头戏。北京当年在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就多次接待过萨马兰奇及一些奥委会委员,每次他们来北京考察,都会引起媒体的大幅报道和市民的广泛关注。

其实,在国际奥委会廉洁的前提之下,到各申办城市亲自考察论证一番,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工作方法,“耳闻不如眼见”,对于奥委会来说是工作落到了实处,对于各申办城市来说,与奥委会直接的接触,更有利于表现自我,说服对方。孰料,盐湖城事件的发生,使许多人认定这种直接接触中定然存在着一些“猫腻”,于是工作方式的改变也就成了必然。

对于国际奥会委这一纯洁自身的举措,我们不可否认它会让各申办城市处在一个公平的竞争线上,但我们同时不可否认,它也给各申办城市带来了新的课题。尤其对于我国北京,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西方社会的眼中,北京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北京需要人们亲自到这个城市看看,因为文化这种东西只有在亲历亲为之后才会有所感受。改革开放给这个城市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对这种变化的感受总不是那么深刻。而如今,随着国际奥委会的一纸令下,北京奥申委如何让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在不到现场的情况下如临其境地感受到北京,以及北京对奥运的热情,的确成了这个组织今后申办奥运历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当然,这个课题并不只是针对我们。实际的境况是几个申办城市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却也是公平。另外,这个课题虽大,却也不是整个申办奥运工作的全部,如何制订好举办奥运会的方案、筹划好奥运村和奥运设施的建设,这些工作都需要扎扎实实地去做。奥委会委员的视察,其本质的意义是“交流”,即申办城市与国际奥委会及委员们的交流。在交流的方式中,直接接触固然重要,但也存在着通信、电话、E—mail等交流方式。据了解,北京奥申委近期将开通一个有关北京申办奥运的网站,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来宣传自己,可说是他们要解决这个课题的第一个方程式。

另外,在这种交流中既然不能“请进来”,那么我们就应该多多地“走出去”。多到国外举办有关北京的展览,经济的发展、申办奥运的历程、北京乃至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中国的体育事业等等,都是可去大大展览一番的东西。同时,我们也可以将有关北京的如建筑、电信、市容、环保、治安的状况和未来发展情况,以及北京为举办奥运会所做的工作、民心情况等,汇编成材料,通过信件或电子邮件发送到各奥委会委员处。

将于明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也是一个向国际奥委会传递信息的好机会,北京承办世界性综合运动会的能力将在这个比赛中得到验证,奥申委和大运会组委会应通力协作,在大运会期间多做一些有关申办奥运的工作。据了解,现在北京的奥申委和大运会组委会其实是一套班子做两件事,其用意其实也是让两者相辅相成。

北京2008奥运申办委员会于去年9月正式成立,他们已在为申办奥运开展了兢兢业业的工作。虽然从工作角度讲申奥是他们的事,但从某种意义上讲,申奥也是北京人乃至全国人的事。每个人都可为申奥做一些事情,都可向国际奥委会传达热心奥运的信息。北京作家纪一近日就为申奥工作尽了自己的一份力,他表示自己将进行一个5年期的环球采访,其中要在奥运会发源地和曾经主办过奥运会及正在主办奥运会的国家采访,为北京申办奥运做点贡献。纪一表达的这种“民心所向”必能传达到国际奥委会,在不能直接接触奥委会委员的现状下,纪一的作为为我们老百姓如何表达自己的奥运心声提供了榜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